滦河源流考/ 王月平

主页 > 发表园地 > 承德史话 >

滦河源流考/ 王月平


滦河源流考

王月平

     滦河古称濡(nuán)水,长约880公里,流域波及河北、内蒙、辽宁,面积4494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第二大河。

前几日,读吴述东先生编著的《山水滦州》,内文中的《滦河之源究竟在哪里》说道:

关于滦河之源,自古至今大致有十种说法。一为水经说。此说源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川,夹山西北流,出山合为一川。”二为欧阳说,欧阳修说:“滦水出炭山东北。”三为元史说。《元史.河渠志》载:“滦水出金莲川中。”四为乾隆说。清乾隆皇帝专有一篇《滦河濡水源考证》说:“滦河源出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余里,巴延屯图古尔山。山为兴安正干,自张家口向东,至独石口外为大山折为西北,过上都城入围场之海喇堪,与兴安大岭相连属。出泉处,较兴安山梁尤为特出。山阳山阴,树木茂密,与他山异。信为名山。山阳为民人居址,山阴皆察哈尔蒙古游牧地焉,四泉涌出,名都尔本诺尔,涓流曲折,伏而复见。”五为辞典说。民国二十年(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滦河,即古濡水,俗名上都河,源出察哈尔沽源县马尼图岭之北,东北流经多伦县南,折而东南流,入热河境,会小滦河,始名滦河。”六为辞源说。1988年版〈辞源〉称滦河:“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东南,经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七为辞海说。1999年版〈辞海〉称滦河: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自治区南缘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中游穿流燕山山地。下游在乐亭,昌黎两县间入渤海。”八为地图说。1978年版航测地图认为滦河之源出自丰宁县和赤城县交界处的东猴顶山北麓。九为地方志说。1986年〈河北地方志〉载文称:“滦河正源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骆驼沟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二千二百零六米的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东西相距三百米有两口大泉,似一对孪生姊妹。离泉二里之遥,即可听到哗哗的水声。”十为文化研究说。2006年《滦河文化研究》载文称:“故而笔者认为,黑风河与上都河交汇后以下称滦河一说更合适,即说滦河头应在内蒙古多伦县的白城子。”

吴述东先生本人倾向第九种说法。而本人却觉得这十种说法其实指的都是一个地方,只是因为作者生存的年代不同,同一地方的名称叫法不同,所以才导致了今人的一些误解和偏颇。所幸的是一些实物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还在那里,结合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可贵文献资料的佐证,再把相关的地理、历史和实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我们便不难使历史真相得以还原。

下面就吴述东先生所列十种说法,我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关于水经说。我这里先说一下御夷镇,据白光先生和著名辽代考古专家景爱先生实地遗址考察、咨询和据有关文献资料的多方查证,认定今沽源县北部的大宏城就是北魏初期的御夷城。孝文帝时御夷镇南迁至今赤城县北面的猫峪,但仍称原筑城郭为御夷城。沽源县的大宏山距今丰宁县的大滩村不到10公里。而丰宁满族自治县骆驼沟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2206米的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水源,就在沽源大宏城的东南,也就是在御夷镇东南。孤石村东南部海拔2206公尺的小梁山南坡上。东西相距300公尺有两个大山泉,似一双孪生姊妹,高泉二里遥即可听到哗哗水声。水流由南向北,经孤石、十号、骆驼沟、三扎拉、南围子(南庙)、四扎拉、南窝铺、前燕窝、后燕窝、扎拉营、北庙等村后,折而向西北流入张家口所属的沽源县。即是北魏郦道元所说的“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双川,夹山西北流,出山合为一川。”

二、欧阳修说:“滦水出炭山东北。”据考证,炭山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南的巴彦图固尔山和东猴顶山。巴彦图固尔山也称小梁山。到实地看一下,你便不难看出“滦水出炭山东北。”

三、元史说。《元史.河渠志》载:“滦水出金莲川中。”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辽朝时叫“凉陉,陉头”金朝时叫“金莲川”。叫大滩是小日本侵略中国时,给改的名字。《金史》、《元史》记金莲川是上都河店至桓州百里之区。“大滩”位于丰宁县域西北,跨越丰宁、沽源二县,总面积350平方公里。丰宁境内大滩镇占据约210平方公里。《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曰:“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金世宗完颜雍,见川内盛产金莲花曰:“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金莲川之得名,是因为此地盛开艳丽的金莲花。今天的滦河岸的大滩草原,每到夏季仍开有很多水金莲花。蒙语称为“扎拉塔拉”,意为“黄色的平野”。大滩草原的许多村庄都叫“扎拉”,比如扎拉营,二扎拉,三扎拉,四扎拉等。这些村庄的原身就是开满黄花的地方。亦即“金莲川”之意。据《口北三厅志》记载,梳妆楼位于辽之“凉陉”、金之“金莲川”地区,辽景宗和萧太后在此建有“凉殿”,辽帝、太后及大臣经常在此纳凉避暑。俗称萧太后梳妆楼,蒙语“察汉格尔”,意为白色房子。而辽萧太后的梳妆楼,至今完好,它就在大滩村西18公里的地方。

四、乾隆说。清乾隆皇帝专有一篇《滦河濡水源考证》说:“滦河源出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余里,巴延屯图古尔山。山为兴安正干,自张家口向东,至独石口外为大山折为西北,过上都城入围场之海喇堪,与兴安大岭相连属。出泉处,较兴安山梁尤为特出。山阳山阴,树木茂密,与他山异。信为名山。山阳为民人居址,山阴皆察哈尔蒙古游牧地焉,四泉涌出,名都尔本诺尔,涓流曲折,伏而复见。”而“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余里,巴延屯图古尔山”,按方位和里程上看,还是巴彦图固尔山,就是丰宁县大滩镇骆驼沟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2206米的小梁山。

五、辞典说。民国二十年(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滦河,即古濡水,俗名上都河,源出察哈尔沽源县马尼图岭之北,东北流经多伦县南,折而东南流,入热河境,会小滦河,始名滦河。” 具有法定意义的《沽源县地名资料汇编》指出“全县有13条河流,主要河流闪电河是滦河上游,发源于丰宁县,流经境内81公里,纵贯县境东北部,流入内蒙古多伦县,为唯一的外流河。”马尼图(蒙古语,意为经典和寺院)即今丰宁县大滩镇的北庙,南庙(今大滩镇的南围子村)。北庙、南庙、山神庙、沙梁庙、西庙这些庙宇都在闪电河流经范围内,都在现今大滩镇的辖区内。 

六、辞源说。闪电河,位于丰宁县大滩镇西南部,为滦河上源。古称濡源。元代,因河流经上都南,名曰上都河。明清以来,谐谓之商都河,山丹河。后因河流弯曲,状如闪电,取名闪电河。吐里根河汇入后,改称滦河。该河源于丰宁大滩镇孤石村东南部小梁山南鹿,河流由南向北,经孤石、十号、骆驼沟、三扎拉、南围子(南庙)、四扎拉、南窝铺、前燕窝、后燕窝、扎拉营、北庙等村后,折而向西北流入沽源县,再经沽源县流入内蒙古,又经内蒙古的多伦转东南走向流回丰宁县的外沟门乡,经四岔口、苏家店二乡后出丰宁县境,流入隆化县,最后拐弯抹角注入渤海。闪电河在丰宁县域内全长43公里,流域面积2104.9平方公里。滦河在丰宁县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闪电河是滦河上游,亦即滦河源头。也就是《辞源》说“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东南,经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

七、为辞海说。1999年版〈辞海〉称滦河: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自治区南缘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中游穿流燕山山地。下游在乐亭,昌黎两县间入渤海。”八、为地图说。1978年版航测地图认为滦河之源出自丰宁县和赤城县交界处的东猴顶山北麓。七八种说法,上面已做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九、为地方志说。1986年〈河北地方志〉载文称:“滦河正源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骆驼沟乡孤石村东南部海拔二千二百零六米的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东西相距三百米有两口大泉,似一对孪生姊妹。离泉二里之遥,即可听到哗哗的水声。”此说正好与一水经说相符合。

河源,通常是指由几股川流汇集而成的水域区,滦河源也是这样。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专业人员从大滩的北庙逆水而查河源区,查实这里有九条常年河流。较长且水大的有五条。元山子水22.3公里、小北沟水24.35公里、二道河子水32公里、南围子大营子(南庙)水33.75公里、大古道沟水43.75公里。孤石牧场羊点附近有三股水:界牌梁下水;小古道沟水;大古道沟水。这些水都是滦河上源。如果按“河源最长”“河源水最大”算正源的话,大古道沟水源是正源;如果按“历史称谓”定正源”,也应该是大古道沟这里,因当地居民都说“闪电河头在大古道沟脑”。

大古道沟水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骆驼沟乡(现已并入大滩镇)孤石村东南部海拔2206公尺的小梁山南坡上。东西相距300公尺有两个大山泉,似一双孪生姊妹,高泉二里遥即可听到哗哗水声。二泉水公行500公尺后,沿途又有几股小泉水流入,形成常年河流,河流大约行5公里至羊点南侧,界牌梁下水与小古道沟水汇入,水势变大,开始冠名“闪电河”。

综上所述,滦河发源于丰宁县大滩镇孤石村小梁山南坡的大古道沟。滦河上源,也就是闪电河。滦河源,指丰宁县大滩小梁山河源至多伦县大河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