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矿工师傅
(承德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赵龙海)
2010年,我毕业到煤矿工作,初到矿上的三个月,我被安排在采区实习,这是煤矿的老规矩,技术员下一线锻炼,熟悉井下环境。煤矿井下的工作在下矿之前我虽有预期,可真身临其境起来,周遭满是未知的恐惧。
首先是坐罐笼,类似于电梯,不同的是简陋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再加上黑漆漆的井筒,第一次坐有种被地下妖怪一把拽进无底洞的感觉,罐笼靠钢丝绳牵引,绞车提升,由于是提升人员运输的特种设备,按要求每日都得进行检修。听机电班的一个老检修工讲,原来矿上有个老技术员,九十年代不景气。辞职去内蒙的一个个人矿干,由于矿上不重视罐笼提升安全,出了事故,钢丝绳断了,保护又没起作用,坠罐了,一米七的个生生蹲成了1米出头,打那以后我好长时间坐罐下井都会想到这件事,不由得会闭上眼,静静地熬过这漫长的三分钟。
锻炼的内容是每天跟小班,一天三班倒,每班八小时,说是八小时,其实算上班前会、换衣服下井升井、坐罐坐车、交接班、班后洗澡等其他工作,全下来也得九个多小时。有的矿规模大,井深路远,一个班下来得十几个小时,这在每天喊“九九六”没人权的大城市白领们看来,似乎更加不可想象。
具体的活计(就是工作,煤矿人称为活计)就是从事些采掘工的辅助工作,轻快点的是看溜子(开停刮板输送机,清理余煤),攉煤(把落煤用铁锹拨入运输机中),这些事往往一个人能干;累点的扛坑木,抬大件(井下电器开关,单体液压支柱等)就得三两个人绑铁线、挂倒链、一起搭把手,喊号子。
煤矿人称一线的采掘工为“老板子”,具体由来没仔细考证过,也许是叫起来霸气些,不过现实生活里,“老板子”和真老板差距可谓天壤之别。好多矿山采掘工没有周六日,都是计件单价工资,每月下井二十五六次,效益好些的能赚到七八千,不太好的也就三四千。
因为是实习,不会安排繁重危险的工作,可能是我没干过重活,也有可能是安排的简单伙计过于劳累,那段时间饭量有很大,睡眠质量出奇得好,甚至在井下的溜子边打起了瞌睡,之前从不打呼噜的我,鼾声淹没了井下风机的噪声,引得班长过来,把我好好教育了一通。有几次被安排去拽电缆,尽管带着厚些的帆布手套,但一阵操作后,两只手掌全都磨破了,这使没怎么吃过苦的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
长期下井的师傅都是一个人杠上百斤的U钢和溜子板,由于辅助运输工程少,机械化程度低,好多矿工不得不徒手搬运大件几百米到工作面,一个班打上二三十个来回.有的一个人单班靠铁锹人工攉煤二十几吨。掌子头的工人们尽管天天洗澡,可面纹里面的细微煤末如同镶嵌进去的,再也洗不掉了,他们伸出手,白皙的胳膊与粗糙的手掌还有指甲缝里的黑泥显得极不相称。
与其他行业不同,老工人几乎身上都有旧伤,手指、脚是最容易负伤的部位,加上井下常年潮湿引发的风湿,“老板子”们常常后半辈子与阵痛相随。
劳累都是小事,听老工人说,以前安全条件不好的时候,多年下井的伙计,常常一个班的功夫就是永别。小点的顶板事故可能最后还能找到不太完整遗体,若是较大的瓦斯,火灾事故,可能连身上的衣襟都找不到……矿工,可能是这世上除了战争年代的士兵外,最危险的职业了。
这世上再为生动的言语的描述可能也无法准确地把一个人的离去讲得如此真切动容,直到工作几年后我亲眼看到一个失去父亲孩子的无助眼神、一个失去丈夫女人的不住哭喊、一个完美的家庭此刻轰然坍塌……一名四十多岁的矿工用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赚取了一生中最大的一笔钱,可是他却永远花不到了……
除了死亡,还有一种对于矿工来说得生不如死,那就是尘肺病,由于长时间的接触煤尘、岩尘,矿工的肺部吸入了大量的煤尘、粉尘,使得肺部发生器质性病变,慢慢失去功能.多年后有几个月我在煤矿人力部临时帮忙,接触过一位已经鉴定为尘肺病的老采掘工,他愤愤地找到我,不想调离井下一线工作,我耐心解释跟他说,调离一线是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规定,另外如果再接触粉尘会使他的尘肺病加速恶化,甚至失去生命。他激动地说:“这我都知道,但我不想调,我两个儿子还没有结婚!”听到这句话,我竟一时无言以对,不知是因一个父亲的伟大奉献而震撼,还是听到了一位矿工面对命运的悲鸣。
或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的矿工来说,最幸福的就是上井后找个地方靠一靠,点一支烟,看看陌生的蓝天……
2016年煤炭行业去产能后,我渐渐脱离了一线采掘,和工人师傅们的交流少多了,工作上更多的是技术管理,有的时候是安全检查。有一年政府要求上级公司安排管技人员驻矿值班,有机会多年后再次到采区开班前会,这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听着当年习以为常的行业“土话”,犹感亲切,环顾四周,师傅们都老了,要么头顶稀少,要么半数花白,虽然天天洗澡,确实皮肤黝黑,浅短的指甲总有清理不净的污垢,大部分的他们二十年前也是英气风发的,八九十年代令人羡慕的矿工如今沦为社会所无视的底层,他们不得不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从事着繁重的劳动,时刻承受着其他行业无法想象的危险,而只为那微薄可怜的工资,时间久了,早已忘记了阳光的味道,却为在白天在尽情享受阳光的人贡献着黑夜中光明和寒冬里温暖。
中国的发展就是这些无数的平凡人贡献着与所得不相匹配的辛劳所成就的。矿工只是一个缩影,还有许多的产业工人,像钢铁,机械,建筑,水泥,在小面馆里他们时常穿着满是污渍的工装,粗糙的手掌常常不太灵活地挤着筷子,估计囫囵地吃着几块钱一碗的面条,冬天顶着寒风骑着二十来里的摩托电动上班,嘴唇常常酱紫,下车的时候好长时间挪不动双腿……
如今的时代,产业工人所代表的实业不吃香,90,00们宁愿去送外卖和快递也不愿从事那样的工作,再过二十年产业工人将凤毛麟角,有人说机器人,自动化终将替代人,AI也将无处不在,可我不太乐观,不愿从事实业的人越来越多,就意味实业领域的进步也就越来越慢,更难谈智能化,自动化。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将阻碍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道路,也会渐渐削弱我们制造大国的地位,年轻一代们,关注实业,热爱实业,从事实业,是每位国人应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