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粹·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承德市委员会 编
概 述
概 述
承德位于燕山腹地,长城之北,毗邻京津,背靠辽蒙,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和张家口市接壤,是环渤海、环京津地区的重要城市。这里文化积淀厚重,从远古到夏商周,从秦汉到明清,承德一直是诸多民族繁衍生息、交汇融合的场所。特别是有清一代,承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了繁荣兴盛,使得这里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汇合、交融、生发、创新的重要地区。五千年的“红山文化”和三百年的“山庄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承德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博大、深邃、丰厚、精致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承德的精神家园,也是承德的文脉。
(一)
承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仅有260多年的历史,然而,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承德先民即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境内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在市区南郊凤凰山脚下发现的“赵宝沟文化”遗址证明,早在5000~7000年前承德市区就已经有人类居住。
三百年前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使承德最终发展成了一座城市。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王朝出于“肄武绥藩”的政治需要,在塞外设立了皇家猎场——木兰围场,之后出于“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塞外小山村——热河上营埋下了修建热河行宫的第一块基石,也为承德城市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雍正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设承德直隶州,始有“承德”之称。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路径,决定了承德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承德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既有远古山海变迁的遗迹,也有人类文明进步的履痕。为服务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政治文化功能,300年前,大批商贾兵士开始聚集,使得承德街巷市井日渐繁华,热河上营逐渐“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阗”,人口“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康乾盛世,北国雄奇风光与江南秀丽美景在这里深度融合,成就了当时中国的第二政治文化中心。以避暑山庄肇建为起点,承德城市发展走的是先有皇家猎苑,后有行宫外庙,再有塞外山城,以政治文化功能聚集城市经济社会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特殊路径。这种“特殊路径”留下了清晰可见的痕迹:在承德“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除了关于人类起源、关于人类征服自然、关于契丹始祖、关于封建帝王等传说,都具有浓郁的承德地方色彩外,最为突出的是在表演艺术、社会风俗、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中,都佐证和折射着承德城市发展的特殊路径。这种佐证和折射,既有民族民间文化的滥觞,也有清朝宫廷文化的外溢,这正是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
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决定了承德文化遗产的多源性和多样性。历史上,承德是北方东胡、匈奴、鲜卑、乌桓、奚、库莫奚、契丹、突厥、女真、蒙古、满族等各民族繁衍生息之地。特别是有清一代,历经辉煌、屈辱和光复的历史沧桑,聚居生活在这里的满、蒙古、回、朝鲜、汉等各民族始终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耕耘着这片热土,沉积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民间记忆,表达着承德人的生存形态、精神状态、社会品质,描绘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恢宏、神秘、清幽和恬静,记录着承德市井的繁华、喧嚣、拥挤和凌乱;“表演艺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遗存,展现的是承德多民族聚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风俗”,作为一种“文化胎记”和文化表达方式,更具承德特色;认同交融的“文化空间”,规范教化的“节庆礼仪”,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习俗,是多民族生活状态和社会情感的张扬;“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和活态基因,记录着承德各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传承和复制着承德多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传统技艺”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积淀下来的是承德各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和文明足迹。在承德,各民族互相认同,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深邃的承德历史文化。多源化和多样性是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和留存了“和合文化”。“和合文化”,在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民间文学”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和睦”的生动记述,是对“和合”理念的传承;在“表演艺术”中,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是对“和合”理念的褒扬;在“社会风俗”中,宗教民俗与节庆礼仪相互依存,是对“和合”理念的强调;在“民间美术”中,色彩与线条巧妙结合,记录着生活、再现着历史、憧憬着未来,是对“和合”理念的彰显;在“传统技艺”中,劳动创造和创造劳动,无不体现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团结协作的“和睦和谐”,是对“和合”理念的熔铸和诠释、记忆和延续。“和合文化”是承德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这也正是承德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多源性、多样性及其所蕴涵的“和合”理念,充分展示着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
五千年的“红山文化”演进和三百年的“山庄文化”积淀,使得承德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灿若星河,绮丽耀眼。从神话故事到皇帝臣僚、山水景物传说,从庙会祭祀到节庆礼仪、民族习俗,从“二贵摔跤”到燕山大板、热河皮影,从满族剪纸到彩绘艺术,从驴打滚、平泉羊汤到“满汉全席”,从琉璃烧制到桑蚕种养、板栗栽培……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承德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形态。
承德市于2006开始在全市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历时三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阶段性成果显著,共普查资源项目109项,其中,民间文学28项、民间音乐9项、民间舞蹈9项、民间美术9项、民间手工技艺16项、民间戏剧5项、曲艺6项、消费习俗2项、人生礼仪3项、岁时节令1项、民间知识1项、民间杂技2项、民间信仰16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2项,最终形成文字记录38万字,录音记录、摄像记录170小时。基本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保护名录体系。
承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门类齐全,资源丰厚。本书在“民间文学”中,收录了60个传说故事。共有33个“非遗”专项,其中,《契丹始祖的传说》、《平泉的传说》、《敖包的传说》、《东庙宫的传说》,《大庙的传说》、《窦尔墩的传说》等6各专项已经列入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在“社会风俗”和“传统技艺”中,以“相关链接”形式所收录的20余个传说故事均发端和流传在承德地域,地标性和原产地的特点十分突出。它们共同构筑了一部承德“口传历史”,充分体现了承德历史上的民间记忆、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社会品质。
在“表演艺术”中,共有40个专项,其中,《二贵摔跤》、《宽城背杆》已经列入国家、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丰宁满族吵子会》已经列入国家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音会》、《蝴蝶舞》、《竹板落子》、《珍珠球》、《燕山大板》、《棉花鬼》已经列入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大怪》、《中幡》、《寺庙音乐》、《凌河大鼓》、《抡花》、《二鞑子摔跤》、《大店子“中幡”》、《蹦跶会》《铁板大鼓》、《热河二人转》、《林凤贵皮影演出》、《鸿鑫皮影演出》、《避暑山庄皮影演出团》已经列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民间说唱(传统戏剧)、传统舞蹈(花会表演)、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民间游戏)等表演形式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区别,但它们共同展示了承德地域绚丽多姿的民族风韵和“艺术人生”,更体现着承德地域艺术的多源性、多样性、大众性和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认同、共生共存的特点。
“社会风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化空间”、“节庆礼仪”和“民族风俗”三部分构成,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中,《二龙山庙会》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龙山庙会》、《九曲黄河灯》、《敖龙寺庙会》、《火神圣会》、《和顺圣会》、《撒河灯》、《黄旗武会》等7项已被列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二龙山庙会》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于一身的“文化空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强烈的整体性和原生性;“节庆礼仪”更具有承德特色和“规范教化”功能。它们不仅是承德文化的集中表达,也是承德特色的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民族风俗”,不仅全景展示了承德历史风貌和文化流变,也为解读承德文化个性特质提供了基本素材。
承德“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承德文化底蕴、表达着承德地域多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水平。“传统绘画”、“传统雕塑”、“民间剪纸”3个类别,共计收录12个专项。其中,《满族剪纸》已被列入国家、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沟石雕》已被列入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古朴、稚拙,融自然美与原始美于一身,既是承德地域的活态文化基因,也是承德各族人民的生命体验、情感表达和文化积淀。
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传统技艺,包括酿造技术、饮食制作、栽培技艺、建筑建造和传统医药等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1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中,《板城烧锅酒老五甑酿造技艺》、《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已经列入国家、河北省和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百家子拨御面》、《御膳糖饼工艺》和《五奎元改刀肉制作技艺》已经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艺”,与承德多民族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地域性更加突出,多元化更加明显,更加体现了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象”和“文脉”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三)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掘、整理和保护,把这些“文明碎片”收拢聚集起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承德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积淀和文明进步的足迹,它们所映衬的是承德人自强不息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进一步发掘和保护好这份遗产,就是守护承德的精神家园,就是传承承德的文脉。
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市实施了鼓励扶持民俗文化企业、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等文化产业工程,在工业生产、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中注入文化内涵,使一批如《板城烧锅酒传统老五甑酿造技艺》、《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丰宁满族剪纸》、《兴隆板栗栽培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了勃勃生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创了新天地。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和列入名录项目硕果累累,待发掘资源前景广阔,保护性开发和发掘性传承任重道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粹,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的一种形式。除了“文本传承”之外,还应该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活态传承、技术推广、总结发掘上下工夫,进而推动承德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市”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大市”的转变。
目 录
1 / 概述
第一部分 民间文学
■神话故事■
3 / 混沌(隆化)
混沌(王 舜)
6 / 月亮和太阳的传说(承德县)
玉童和金女(节选)(丁治安)
10 / 五龙圣母的传说(丰宁)
五龙圣母(郭聚全)
12 / 皇帝的传说(隆化)
皇帝为什么喜欢龙(孙梦仁)
■人物传说■
14 / 寿王的传说(营子)
寿王坟(朱呈云)
17 / 花木兰的传说(双滦)
花木兰扫北:羊灯计(栾文旅)
19 / 萧太后的传说(丰宁)
萧银宗归宗主和(节选)(郭聚全)
23 / 契丹始祖的传说(平泉)
契丹始祖的传说(崔国志 王翠琴)
29 / 窦尔敦的传说(兴隆)
连环套(朱呈云)
31 / 康熙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康熙爷与大庙的传说(栾文旅)
康熙帝三请高鄂(李国良)
康熙皇帝护灵(孟 阳)
康熙皇帝偷顶子(李金刚)
39 / 雍正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胤禛射雁(陆羽鹏)
胤禛盗诏(孟 阳)
44 / 乾隆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少年弘历射熊(白文萍)
乾隆做诗联对的传说(王蕴华 孔宪科 高久武 王庆民)
乾隆皇帝出世(丁治安)
54 / 嘉庆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嘉庆皇帝之死(李国良)
58 / 道光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道光皇帝补套裤(孟 阳)
60 / 咸丰皇帝的传说(承德市)
莲叶脱逃(孙宝华)
安得海夜钻五孔闸(李国良)
64 / 慈禧太后的传说(承德市)
慈禧覆舟(李国良)
66 / 刘墉的传说(承德市)
刘墉巧对乾隆皇帝诗(陆羽鹏)
撕帐(靳玉峰)
69 / 纪晓岚的传说(承德市)
纪晓岚巧辩乾隆帝(辛静晓)
罚银变赏银(孟 阳)
72 / 和珅的传说(承德市)
和珅得宠(孔宪科)
刘墉贬和珅(潘树芬)
74 / 肃顺的传说(承德市)
肃顺之死(张贵堂)
76 / 承德府衙的传说(承德市)
夏公祠(白 琛)
陈文谟的故事(那文江)
■风物传说■
81 / 金山岭长城的传说(承德市)
二郎神与望京楼(王国平)
黑姑与黑楼(王国平)
将军楼(王国平)
孟姜女的故事(节选)(王宝瑞)
88 / 木兰秋狝的传说(围场)
东庙宫的传说(孟 阳)
翠花公主(孟令功)
乾隆皇帝接见渥巴锡(孟 阳)
包长喜护围(朱彦华)
107 / 御道行宫的传说(承德市)
怕猪的皇帝(陆羽鹏)
康熙皇帝让宅基地(徐 岭)
索娘娘跳井(杨天在)
110 /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传说(承德市)
热河行宫(徐 岭)
康熙皇帝巧惩噶礼(李国良)
乾隆皇帝品茶论水(杜 江)
采菱渡(白鹤岭)
九庙镇九龙(杨天在)
裘翠楼与留霞亭(李国良)
■山水传说■
123 / 滦河的传说(承德市)
滦河的故事(万中启 薛树旺)
125 / 热河泉的传说(承德市)
热河泉的传说(王 舜)
128 / 承德奇景的传说(承德市)
承德五大奇景的传说(柳 村)
棒打蛤蟆精(陆羽鹏)
双头峰的来历(栾文旅)
137 / 双峰寺的传说(承德市)
双峰寺的传说(王 冬 蓝 梦)
139 / 汤泉的传说(承德县)
水宫娘娘和汤泉(刘 朴)
大禹和汤泉(刘 朴)
143 / 平泉的传说(平泉)
平泉的来历(张秀夫)
144 / 敖包的传说(围场)
敖包的传说(吕胜斌 杜春跃 管凤英 王 坤)
第二部分 表演艺术
■民间说唱·传统戏剧■
148 / 燕山大板(高 雷 刘海超)(平泉)
149 / 凌河大鼓(高 雷 刘海超)(平泉)
150 / 铁板大鼓(兰孟羽 张丽明)(兴隆)
151 / 承德避暑山庄皮影演出团(兰孟羽 张丽明)(承德市)
154 / 承德县鸿鑫皮影团(冯志奇)(承德县)
相关链接之一:《皮影诀谚》(佚 名)
156 / 林凤贵皮影艺术(冯志奇)(承德县)
157 / 热河二人转(孙志忠)(宽城)
159 / 隆化县河北梆子剧团(吴胜海)(隆化)
161 / 围场原生态竹板落子(王福兴 崔万民 毕宪明)(围场)
相关链接之二:《竹板落子艺人赵连玉》(王 坤 张桂如 毕宪明)
166 / 京东大鼓(姜 丽 崔长在)(丰宁)
■传统舞蹈·花会表演■
167 / 二贵摔跤(吴胜海)(隆化)
相关链接之三:《“二贵摔跤”名称的由来》(韩重阳)
171 / 宽城背杆(孙志忠)(宽城)
173 / 丰宁蝴蝶舞(李汉民 姜 丽)(丰宁)
174 / 棉花鬼儿(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175 / 竹板落子(李汉民 姜 丽)(丰宁)
176 / 八大怪(吴胜海)(隆化)
178 / 兴隆蹦跶会(兰孟羽 张丽明)(兴隆)
180 / 大店子中幡(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182 / 隆化中幡(吴胜海)(隆化)
183 / 八卦金锁连环阵(姜 丽 崔长在)(丰宁)
185 / 二鞑子摔跤(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187 / 抡花(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189 / 舞龙灯(车继国)(围场)
191 / 跑旱船(车继国)(围场)
193 / 背哥(吴胜海)(隆化)
195 / 踩高跷(董振兴)(围场)
■传统音乐■
197 / 丰宁满族吵子会(杨希瑞 姜 丽)(丰宁)
199 / 清音会(佚 名)(承德市)
201 / 十番乐(白晓颖)(滦平)
202 / 隆化寺庙音乐(赵利民)(隆化)
203 / 民间小调·十二月(吴胜海 赵利民)(隆化)
相关链接之四:《花会音乐歌词·十二月》(杜 贤 赵利民)
■传统体育·民间游戏■
204 / 珍珠球(佚 名)(围场)
205 / 赛威呼(杨清源 张志达)(承德市)
206 / 木球(杨清源 宋志英)(承德市)
207 / 踩寸子(杨清源)(承德市)
209 / 打尜(张桂如)(围场)
211 / 打嘚栲(杨清源 宋志英)(承德市)
212 / 转悠悠(杨清源)(承德市)
213 / 冰嬉(杨清源)(承德市)
215 / 抓嘎拉哈(杨清源 宋志英)(承德市)
第三部分 社会风俗
■文化空间■
219 / 二龙山庙会(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220 / 火神圣会(白晓颖)(滦平)
222 / 敖龙寺庙会(许长春 冯志奇)(承德县)
224 / 同林寺庙会(姜 丽)(丰宁)
225 / 万寿寺庙会(吴胜海)(隆化)
226 / 观音寺庙会(吴胜海)(隆化)
227 / 观世音菩萨庙会(姜 丽)(丰宁)
228 / 和顺圣会(蔚春城 张海平)(滦平)
230 / 黄旗武会(姜 丽)(丰宁)
231 / 撒河灯(张久川 孙志忠)(宽城)
232 / 九曲黄河灯(白晓颖)(隆化)
233 / 丁祭日(佚 名)(承德市)
234 / 颁金节(林荣耀)(承德市)
■节庆礼仪■
236 / 春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五:《年的传说》(刘 发 陈 顺)
241 / 元宵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244 / 清明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六:《寒食节的传说》(佚名)
247 / 端午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七:《五月五挂葫芦》(张东阁 李金刚)
相关链接之八:《端午节采艾蒿》(孙玉山 陈丽华)
251 / 七夕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九:《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何桂芳 何淑凤)
254 / 中元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255 / 中秋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十:《文津阁内造月亮》(王 舜)
260 / 腊八节(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十一:《腊八粥的传说》(董洪生 王 冬 谢春生)
相关链接之十二:《腊八搬冰的传说》(何桂芳 何淑凤)
265 / 除夕(布尼阿林 彭 坎 尹 忠 张达池)(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十三:《接财神》(张殿德 张连合 李金刚)
相关链接之十四:《三神齐进的传说》(郭万祥 郭利杰)
相关链接之十五:《三十晚上点灯的传说》(赵兴国 陈明星)
269 / 回族三大节日(张达池)(承德市)
■民族风俗■
270 / 承德满族风俗(刘兰松 林荣耀 宋承志)(承德市)
相关链接之十六:《纸钱的传说》(孙劭非 王 冬 王永宽)
281 / 承德蒙古族风俗(伊利民)(承德市)
287 / 承德回族风俗(张达池)(承德市)
第四部分 民间美术
■传统绘画■
290 / 龙凤花鸟文字(栾文旅)(双滦)
291 / 鼻烟壶内画(栾文旅)(双滦)
293 / 腾氏布糊画(白晓颖 姜 丽)(丰宁)
295 / 姜氏桦皮画(姜春生)(丰宁)
■传统雕塑■
297 / 八沟石雕(李 军 张翠荣 李 剑 常 文)(平泉)
398 / 刘士俊刻瓷技艺(栾文旅)(双滦)
300 / 杨茂昌根雕艺术(冯志奇 杨玉珍)(承德县)
■民间剪纸■
301 / 丰宁满族剪纸(马铁松)(丰宁)
306 / 乔杖子剪纸(冯志奇 杨玉珍)(承德县)
308 / 何清华剪纸(冯志奇 孙大庆)(承德县)
310 / 宽城剪纸(孙志忠)(宽城)
312 / 承德街富家剪纸(白晓颖)(双桥)
第五部分 传统技艺
■酿造技艺■
315 / 板城烧锅酒老五甑酿造技艺(许长春 冯志奇)(承德县)
相关链接之十七:《板城烧锅酒工艺特点》(佚 名)
相关链接之十八:《板城烧锅酒五行文化》(佚 名)
相关链接之十九:《乾隆君臣巧对板城烧锅酒》(许长春)
321 / 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邹本良 郭宝存 衡作高)(平泉)
相关链接之二十《平泉山庄老酒探幽》(邢 丹)
324 / 八珍御酒酿造技艺(平泉)
相关链接之二十一:《琼浆玉液八珍酒》(李 雷 崔国志)
326 / 大清猎酒酿造技艺(兰孟羽 张丽明)(围场)
330 / 阚纪金酒酿造技艺(赵晓明)(兴隆)
相关链接之二十二:《阚氏金酒的传说》(王金石 刘瑞冬)
■饮食制作■
332 / 一百家子拨御面(隆化)
相关链接之二十三:《白荞面和拨御面的传说》(白晓颖)
335 / 御膳糖饼制作技艺(平泉)
相关链接之二十四:《五奎园糖饼》(张久臣 蒲志杰 崔国志)
337 / 五奎园改刀肉制作技艺(平泉)
相关链接之二十五:《五奎园和改刀肉》(王 祥 崔国志)
339 / 大救架制作技艺(平泉)
相关链接之二十六:《春发斋与大救驾》(李 雷 崔国志)
341 / 白家一品烧饼吊炉烤制工艺(白晓颖)(双桥)
342 / 乔家满族八大碗(春 焯)(双桥)
345 / 鲜花玫瑰饼(侯广江 陈广仲)(双桥)
相关链接之二十七:《鲜花玫瑰饼的传说》(张贵堂)
347 / 满巴烧麦(侯广江 陈广仲)(双桥)
349 / 二仙居碗坨(侯广江 陈广仲)(双桥)
350 / 承德街凉粉(侯广江 陈广仲)(双桥)
351 / 平泉羊汤烧饼(张秀夫 吴宝泉 崔国志)(平泉)
353 / 滦河老街四大小吃(栾文旅)(双滦)
356 / 饸饹宴(姜 丽)(丰宁)
■建筑建造■
358 / 避暑山庄金碧立粉彩绘工艺(佚 名)(承德县)
360 / 张明义古建彩绘泥塑艺术(冯志奇 马 卓)(承德县)
■陶瓷技艺■
361 / 兴洲瓷烧制技艺(佚 名)(隆化)
363 / 五窑沟琉璃烧制技艺(佚 名)(双桥)
相关链接之二十八:《五窑沟古窑遗址探寻》(节选)
(兰义和 王枢坤)
■栽培技艺■
369 / 兴隆山楂栽培技艺(兰孟羽 张丽明)(兴隆)
371 / 兴隆板栗栽培技艺(兰孟羽 张丽明)(兴隆)
373 / 宽城栽桑养蚕技术(韩国利 李雅靖 沈文宝 孙文飞)(宽城)
■传统医药■
376 / 颈复康颗粒(刘书堂 杨忠艳)(承德市)
378 / 复方石韦片(刘书堂 杨忠艳)(承德市)
380 / 腰痛宁胶囊(李云霞 杨忠艳)(承德市)
382 / 八味益肾丸(刘书堂 杨忠艳)(承德市)
384 / 盛子章的搜毒丸、三仙丹和漱口灵(佚 名)(隆化)
相关链接之二十九:《灭梅专家盛子章》(于 凤)
387 / 滦河中医正骨术(栾文旅)(双滦)
389 / 围场民间养生保健习俗(毕宪明)(围场)
393 / 主要参考文献
394 / 后记
后 记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厚深邃,特色明显。《集粹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编辑出版,旨在“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文像文脉”。此举对于推动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化遗产”大市向“文化产业”大市转变,意义重大。本书不仅收录了已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个项目,而且收录了2005年各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同时,还遴选收录了部分待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说,本书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
本书是在既有的文化成果基础上编辑完成的。取材主要来源:一是“三套集成”成果。发端于1984年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可谓是“宏伟的文化开发工程”和“彪炳千秋的盛举”,仅《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承德市故事卷》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承德地区故事卷》就收编民间故事1280多个、216万字。该书为本书编辑提供了大量素材,所集粹的33个“民间文学”专项中的59个传说故事和作为其它专项补充的“相关链接”传说故事绝大多数选自这两部宏篇巨著。二是文史研究成果。《承德文史文库》和《承德旅游文化丛书》,前者4卷7编、310万字,后者5册、156万字。这两部巨著,为本书编辑提供了重要篇章,特别是“社会风俗”和“传统技艺”中的待发掘项目,多出自这两部书。三是普查成果。历时三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是本书的主体构成。
因为本书取材广泛,所以说它是集体汗水的结晶。广大文学、文史爱好者,文化旅游、文史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本书的编辑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市委研究室、市文化局及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红三角广告公司、石氏剪纸艺术馆,各县区政协和文体旅游局等部门单位,以及王舜、陆羽鹏、朱彦华、闫春生、侯淑君、侯广江、石俊凤、兰义和等同志给予了热诚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对以上部门、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在编辑过程中,许多朋友无私地提供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因版面所限,也因为多数图片取自于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因此,所用图片均未注明拍摄者姓名,在此谨致歉意。
编辑《集粹 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和挑战性,任务既光荣又艰巨。由于理论上的欠缺、知识上的浅薄和能力水平上的不足,我们面对众多的非遗项目、浩瀚的文化资源,虽然小心翼翼、细致认真,尽最大努力撷取精华,争取少出舛错,但还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我们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意见。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