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风采
赵瑞祥 主编
摘要:这本书通过对承钢十五届技术比武工作中涌现出的74名技术状元的真实写照,充分展示了承钢技术职工善于立足本职学习、勤于钻研技术的优良品质,体现了承钢公司高度重视优秀技术人才和雄厚的企业文化积淀带给技术工人的巨大影响力。赵瑞祥 主编
序
《状元风采》是对承钢公司坚持15年开展技术比武活动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众所周知,设备、工艺、技术是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是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人才更是企业发展必须储备的力量源泉。因此,技术的力量对于技术创新型钢铁企业至关重要。
技术的力量源于发展。然而,承钢的技术发展史绝非时光流逝,却如汹涌江河,时而迅猛,时而平缓。承钢从建厂初期比较落后的生产水平,到1965年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的诞生,再到大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技术和“一键式”炼钢技术的日臻成熟;从单一的粗钢产品,到多品种、全规格、高强度的含钒钢系列产品,再到深受世界瞩目、广泛影响市场的钒钛系列产品;从提钒工艺技术的简单低效,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项目的实施,再到几十项专利技术发明在国家注册;从落后的生产装备,到大型化、自动化、现代化工艺装备的取而代之……追根溯源,探究其里,是承钢的跨越发展孕育、催生并不断壮大了技术的力量。事实上,承钢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
技术的力量推动发展。历史岁月,恰似寂静长空,昼夜轮转,默默前行。1997年,承钢首届“万千百十”职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拉开序幕。弹指间,这项促进产业工人提高素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引导承钢职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活动,以每年一届的频次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中,每年有1000多人次参加20多个工种的技术比武。通过职工技术练兵比武活动,共产生了138名技术状元、99名承钢名师、1768名技术能手,培养了7名岗位操作专家、83名高级工人技师、268名工人技师,创造了120多项先进操作法,收获了65项国家发明专利。20多人次通过技术比武的平台被输送到更高级别的技术比赛,苏克文、徐国明等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次脱颖而出。这项活动的长期开展,使广大青工学习技术、提高素质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承钢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承钢进入一个崭新发展时期。
技术的力量来自实践。任何技术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都来自于劳动实践,并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承钢职工所掌握和练就的技术,是他们在工作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技巧,是靠双手和智慧创造而来,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的产物,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事实证明,承钢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的聪明才智、做出的突出贡献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们人才工作不断深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成果体现。因此,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技术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技术的力量仍需增强。众所周知,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钢铁工业正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具体说,我们的企业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压力增大、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多重困难挑战。在这种十分复杂的局面下,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加弥足珍贵,我们的人才工作更显至关重要。尽管多年来我们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长足的进展,但在以人才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距企业发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差距,仍然任重道远。时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是要以转型发展需求为依据,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强企之基、兴业之本、发展之源。要不断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提供制度保障。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建设世界一流钒钛钢铁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培养技术人才不遗余力、凝聚技术力量倾心尽力、推动承钢发展竭尽全力的工作导向。技术的力量将持续带给企业不断的提升与发展,创造承钢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乃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