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参加的婚礼
——傅杰中短篇小说集
傅杰·著
远方出版社
序言:
一个人的行走作者:
田 林
当一个人,除了每天在设计自己的生计之外,同时还在满怀忧郁地设计自己的小说时,当写作已经成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我们必须为他肃然起敬。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写小说,这该是个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提问。傅杰,在这个层面其实已经行走多年了,不是所谓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是他需要这样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与幻化的生活之间,是幻化,拉动着傅杰现实的翅膀飞翔——所谓艺术。
傅杰的小说,是以幻化的真实区别于某些写作者。而幻化的背后,总会有着理性的支撑。这大概源于其早期及至当下的诗歌创作,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应该把傅杰称为诗人与小说家的共通体。完全可以想见,诗人的小说里,势必闪烁着诗性的光芒,这闪烁,来自突然迸发的恰如其分的语言,同时也来自整体的感悟、叙述节奏、以及调性与故事背后的支撑。
故事,解决不了小说的根本问题。那么,什么才能解决所谓的“根本”呢?透过表面的叙述,背后深藏的是作家的思想,思想,才是根本。写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理性的认知与思考;怎么写,则是技术与审美的贴近。在傅杰的小说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大事情呵),大事情,并非生活的本来面目,它往往是意外的突发的。小事情,则使我们回到了生活本身。就小说创作而言,傅杰是深谙此道的一位作家。这使我想起小时身上长了虱子,在真正的寻找过程中,我们是聚精会神精神愉悦的,所有的细密的缝隙,一条线的下面,那浸满泥垢的皱褶里,都会耐心找到,那过程,因充分的贴近,充满了发泄与沾沾自喜而津津有味。可是,如果让我们去寻找一头狮子,恐怕什么也抓不到了。对生活本身的回归与观照,这种情趣与耐心,古人在《浮生六记》里早已明会。
傅杰是位中医推拿医生,专门治疗让同行棘手的椎间盘突出。最初,也许是在给人治病的同时,他发现了些什么,比如:我们不可仅仅关照人类骨骼的生长与医治,更需关注的还有人类心灵的生长与安顿。其实,由医生转向或兼写小说的早已不乏其人,譬如鲁迅、余华、毕淑敏等人。这也许,依然是个潜在的理由,是在傅杰的小说里,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这样一些与人的整体相关的思考与蛛丝马迹的原因。
傅杰的精神守望以及他的行走,是带有自己个性的,他对底层的思考,艺术上有些先锋的回归意识,有些温良,有些同情,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不屑一顾的态度,渗透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的则是一个作家对人间与社会整体的责任与关照。始终生长在燕山北麓里的傅杰,青山绿水给了他创作的灵秀,而他脸上的那付倔强与朴拙,使他的叙述语言同时充满了质感,他还有些时尚,有些“网络”,山外的风总会透过不同渠道吹进来,但那风只会吹进他的心里,倔强的傅杰面不改色,内心其实早已澎湃万千。那是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语言,即纯粹又间接,他只能去写,不舍地写。黑夜在给了他黑色的眼睛的同时,更给了他一份洞察世界的心灵。傅杰的写作,正如身边的雾灵山,是石头与水的写作,并因其丰饶而多意,因其真挚而动心,缠绵与果决,柔润与坚硬,羞涩与大胆,尽在笔下。其实,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内在的建立,并非那些表面的外在的攫取,最初我们并不知道,作品中那些看似没来由的苦难出自哪里,但,慢慢你就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自身的人性中。而傅杰的作品,似乎同时给了我们一些暗示:那些冠冕堂皇、摆在眼前的时代精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当下迷茫的世界里的寻找与追问。在傅杰的小说里,最好的环节,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部分。
傅杰的主观,还告诉我们,看一个人行走的姿态时,文学之美同样是主观的,是思考之后境由心造的,傅杰就是以这样个性的姿态行走,包括他的勇气和耐心。而无论时光的锤子怎样敲打,这个傅杰,内心之核总是不会改变的。
傅杰,一九六四年出生在燕山深处、雾灵山脚下,一个比火柴盒稍大的山村里。据说,那是个石榴花开的季节,而这个山村的四周是山,山上除了柴树就是岩石,长在岩石上面的松柏枝,被风牵引着可以抵达扁豆角宽的天空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傅杰长到十八岁,那年冬天,跟着哥哥们修公路,次年初春,又到铁路上抬钢轨,入秋,坐着军列去了大西北。傅杰对文学的痴迷是从当兵时开始的,复员回来也没扔,只是由最初的写诗,改为写小说了。他的职业是医生,擅长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靠这个养家糊口,写作纯属业余。就像吸烟一样,老想戒了这项情感运动,终于没能成功。不能戒就不戒,午夜孤灯下,一个人面壁思过、洗涤自己的心灵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本中短篇小说集,就是他面壁思过、洗涤心灵之后的阶段性总结。
序言:
一个人的行走作者:
田 林
当一个人,除了每天在设计自己的生计之外,同时还在满怀忧郁地设计自己的小说时,当写作已经成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我们必须为他肃然起敬。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写小说,这该是个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提问。傅杰,在这个层面其实已经行走多年了,不是所谓的责任和义务,重要的是他需要这样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与幻化的生活之间,是幻化,拉动着傅杰现实的翅膀飞翔——所谓艺术。
傅杰的小说,是以幻化的真实区别于某些写作者。而幻化的背后,总会有着理性的支撑。这大概源于其早期及至当下的诗歌创作,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应该把傅杰称为诗人与小说家的共通体。完全可以想见,诗人的小说里,势必闪烁着诗性的光芒,这闪烁,来自突然迸发的恰如其分的语言,同时也来自整体的感悟、叙述节奏、以及调性与故事背后的支撑。
故事,解决不了小说的根本问题。那么,什么才能解决所谓的“根本”呢?透过表面的叙述,背后深藏的是作家的思想,思想,才是根本。写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理性的认知与思考;怎么写,则是技术与审美的贴近。在傅杰的小说里,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大事情呵),大事情,并非生活的本来面目,它往往是意外的突发的。小事情,则使我们回到了生活本身。就小说创作而言,傅杰是深谙此道的一位作家。这使我想起小时身上长了虱子,在真正的寻找过程中,我们是聚精会神精神愉悦的,所有的细密的缝隙,一条线的下面,那浸满泥垢的皱褶里,都会耐心找到,那过程,因充分的贴近,充满了发泄与沾沾自喜而津津有味。可是,如果让我们去寻找一头狮子,恐怕什么也抓不到了。对生活本身的回归与观照,这种情趣与耐心,古人在《浮生六记》里早已明会。
傅杰是位中医推拿医生,专门治疗让同行棘手的椎间盘突出。最初,也许是在给人治病的同时,他发现了些什么,比如:我们不可仅仅关照人类骨骼的生长与医治,更需关注的还有人类心灵的生长与安顿。其实,由医生转向或兼写小说的早已不乏其人,譬如鲁迅、余华、毕淑敏等人。这也许,依然是个潜在的理由,是在傅杰的小说里,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这样一些与人的整体相关的思考与蛛丝马迹的原因。
傅杰的精神守望以及他的行走,是带有自己个性的,他对底层的思考,艺术上有些先锋的回归意识,有些温良,有些同情,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不屑一顾的态度,渗透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的则是一个作家对人间与社会整体的责任与关照。始终生长在燕山北麓里的傅杰,青山绿水给了他创作的灵秀,而他脸上的那付倔强与朴拙,使他的叙述语言同时充满了质感,他还有些时尚,有些“网络”,山外的风总会透过不同渠道吹进来,但那风只会吹进他的心里,倔强的傅杰面不改色,内心其实早已澎湃万千。那是他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语言,即纯粹又间接,他只能去写,不舍地写。黑夜在给了他黑色的眼睛的同时,更给了他一份洞察世界的心灵。傅杰的写作,正如身边的雾灵山,是石头与水的写作,并因其丰饶而多意,因其真挚而动心,缠绵与果决,柔润与坚硬,羞涩与大胆,尽在笔下。其实,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他内在的建立,并非那些表面的外在的攫取,最初我们并不知道,作品中那些看似没来由的苦难出自哪里,但,慢慢你就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自身的人性中。而傅杰的作品,似乎同时给了我们一些暗示:那些冠冕堂皇、摆在眼前的时代精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当下迷茫的世界里的寻找与追问。在傅杰的小说里,最好的环节,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部分。
傅杰的主观,还告诉我们,看一个人行走的姿态时,文学之美同样是主观的,是思考之后境由心造的,傅杰就是以这样个性的姿态行走,包括他的勇气和耐心。而无论时光的锤子怎样敲打,这个傅杰,内心之核总是不会改变的。
2009年4月10日 於承德南园
田林,著名作家,河北省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现居河北承德。
田林,著名作家,河北省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现居河北承德。
傅杰,一九六四年出生在燕山深处、雾灵山脚下,一个比火柴盒稍大的山村里。据说,那是个石榴花开的季节,而这个山村的四周是山,山上除了柴树就是岩石,长在岩石上面的松柏枝,被风牵引着可以抵达扁豆角宽的天空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傅杰长到十八岁,那年冬天,跟着哥哥们修公路,次年初春,又到铁路上抬钢轨,入秋,坐着军列去了大西北。傅杰对文学的痴迷是从当兵时开始的,复员回来也没扔,只是由最初的写诗,改为写小说了。他的职业是医生,擅长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靠这个养家糊口,写作纯属业余。就像吸烟一样,老想戒了这项情感运动,终于没能成功。不能戒就不戒,午夜孤灯下,一个人面壁思过、洗涤自己的心灵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本中短篇小说集,就是他面壁思过、洗涤心灵之后的阶段性总结。
目录
序言
一个人的行走(田林)1
中篇小说卷
1、冬天不多冷1
2、锃亮的铁轨 42
3、南岸西岭76
4、美丽的苹果园117
5、长 假157
短篇小说卷
1、二叔和他的古铜色梦境190
2、哑姑的婚事 201
3、向往槐林213
4、没有人参加的婚礼216
5、十七岁227
6、相守236
7、表兄的七月252
8、白獭兔269
9、侏儒老公275 后记
我的朋友傅杰(张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