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福成长篇小说《皇粮庄》和《琥珀痕》有感/步九江

主页 > 书序书评 >

读方福成长篇小说《皇粮庄》和《琥珀痕》有感/步九江


尘封史料挖珍珠
——读方福成长篇小说《皇粮庄》和《琥珀痕》有感
(代序)
步九江
 
  得知隆化县80岁高龄的方福成老师出版了长篇小说《皇粮庄》,极为高兴!时隔几天,我便收到了这部别具一格的新著。废寝忘食的读完,心潮起伏,印象深刻!我正准备再看第二遍的时候,突然接到方老师的电话,说此书的续篇也已经完稿。并让我写篇序言再付梓印刷。我当时一方面感到十分震惊,一方面觉得很难为情,“震惊”的是他的写作速度几乎与别人的阅读速度形成正比,如此高产难以想象。“为难”的是老师的佳作让学生撰序,实为本末倒置,哪敢献丑!这种班门弄斧、关庙舞刀的角色一旦介入,必然尴尬难测,后悔则晚。于是我在回话中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而对方的口气却是那么坚定、那么恳切。有一种不可推卸的意味含在其中。我转念一想,我所仰慕的长者如此执着,我若不识人意,岂不大逆难容!只好勉强应允,接下此活。
  我与方老师相识已有40多年了。那时他是县委宣传部的新闻科长,所写的稿件便能登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大刊了,我敬慕之余,虚心请教,他耐心赐教,孜孜诱导。使我成为一名基层模范通讯员,先后出席县、地区和省里的表彰大会,深受鼓舞。自此步入新闻战线,从公社广播员干起,后又到县到市,转工转干、立论著书、晋升职称,成为一名职业记者和作家。细想自己从幼苗到结果的过程,评议人生,离不开方老师巧施“底肥”、不吝给力的辅促作用。理应回报,反哺恩功。写与不写是态度,写好写坏是水平。至少就其原稿而言,我是先睹为快,谈一谈感想有啥不好!就算“野导”,把读者领进“景区”,他们也有自己的评判能力。
  《琥珀痕》是《皇粮庄》的下集,堪称姊妹篇,人物相传,情节连接,血脉同流,因果合拍,是天衣无缝的命运共同体。
  两部长篇共48章,《皇粮庄》25章,《琥珀痕》23章,总共50多万字,全书以清乾隆、嘉庆旺盛时代为背景,以塞外鹦鹉河畔大官镇皇粮庄为轴心,回眸倒流时光,翻晒岁月积淀,筛选存疑旧档、捕捉朝野亮点,搭建起一个从草根平民到威武皇宫的活剧舞台,揭开了尘封的史册,启动了浩瀚的工程,运用艺术的思维,摇动生花的妙笔,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全书整个布局犹如一条奔腾入海的长河,有主流、有分支、有小溪、有泉眼,作者采取航拍的方法,给读者以整体的观感,使之不仅能够掌握从头到尾一览无余全貌透视的张力,而且还可以用章节切割开来,局部欣赏、重点剖析,使你感觉出段段如珠玑,页页似光盘,创造出了大家从未品尝过的精神食粮,从形式到内容让人眼花缭乱,尽享其美。
  方老师是满族后裔,对清朝的世故脉系,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耳详能熟,装饰道具、如数家珍,随便捻来,得心应手。因而成功地塑造出那氏家族,四代传承,男女老少,形象各异。几十位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爱恨交加,悲欢离合。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即在你的预料之中,又出乎你的想象之外,乍看离奇古怪,细咂符合逻辑,在诸多悬念的牵引下,时而让你捧腹大笑,时而让你泪流满面,时而让你提心吊胆,时而让你如释重负,作品的魅力就像一块磁铁,紧紧地吸引着读者,迷住眼球,随之起舞,陷入书中不能自拔,甘当粉丝和俘虏,被搅进人为的漩涡中!
  过去我只知方老师在新闻报道中是位佼佼者,尚不了解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竟然理解消化运用发挥得这么淋漓尽致,这两部活灵活现的作品,就采用了章回小说传统的表现手法,通过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让故事环环紧扣,跌宕起伏,在发展中繁衍,在环境中演绎,在臆测中廻转,在讲述中增值。《皇粮庄》里的主人公珍妮和珠妮姐俩,再加上后来拜干姐妹的菊子以及她们的丈夫钟子琪、王勇子和沈万三三个连襟都是在大风大浪、矛盾丛生、急需此人的关键时刻应运而生,显身登场的。正应验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言,填补了书中的构架。在担当起自己职责的同时支撑起完美的殿堂。而《琥珀痕》主要描写了他们下一代人的生存方式,成长过程,斗争经历和成就辉煌的各个侧面。以珍妮的儿子爱虎和珠妮的女儿琥珀为主要矛盾的链条从恋爱到结婚牵扯出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画面,最后以皇帝的“圣谕”解开了《琥珀痕》的谜底。全书抖开了最后的包袱,紧紧扣住了主题。
  我认为“作家血汗笔匆匆,都为哭笑深加工”,然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却能彰显出作者的阅历、经历、能力和毅力以及“手艺”的强弱与高低,方福成老师在小说领域紧紧抓住这个“创”字,无疑是优秀的选手,他深谙文学的秘诀,深藏艺术的要领,深懂大众的需求,深信自己的潜能,在相继问世的两部长篇中首尾相顾,一气呵成。没有纰漏、没有谬误、没有琐赘、没有遗憾。在几次婚庆几次丧悼和那么多的宴席中找不出错拍的音符,实在难能可贵!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部满清的民间百科经典,谁都能从中透视出《红楼梦》的影子。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都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清朝时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好多好多习俗都被人淡忘,翻出来重温和晾晒能引逗起无限的情趣和联想。如书中珍妮掏麻雀,蛇入喉咙,王勇子用花椒粒塞进蛇的肛门才将其退出。再如珍妮腹生毒虫,饮血充饥,判为怪病,命在旦夕!后用香油烤燕肉,将毒虫从肚内引逗出腹。这些怪病险情用偏方绝招去祛除治愈,在穷乡僻壤,确有其事。引入书中,怪事怪解,便增添了许多险象环生的可读性!承德是清朝的陪都,从宫廷到民间,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该有部文学作品来反映当时的现状,《皇粮庄》和《琥珀痕》的问世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文学作品,如果不以“真、善、美”为内涵,便是废纸一堆,被人唾弃。所谓“真”是作品的生命,“善”则是作品的灵魂,“美”应该是作品的形象。泥娃娃、布娃娃、瓷娃娃、电子娃娃,虽然也能哭能叫,但它毕竟不是人。用假花欺骗蜜蜂,被蜇了也没人同情和心疼。这两部作品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自始至终,无懈可击。而以人为善、引人向善,除恶扬善,善哉,善哉!更渗透在笔墨之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都借助“天意”,见诸事实。“天意”是什么?天意就是人间正道,就是发展规律。作者笔下处处表现出对强权的憎恨,对奸诈的鞭笞,对贫贱的扶助,对弱者的同情,替天行道,有口皆碑,逆天而行,注定失败。看看书中的林杰,郭痞子,土匪贼帮,蛮荒子等等一系列都“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的坏蛋,无一逃脱不了历史的报应和可耻的下场!而那些正面人物,不管路途怎样曲折,遭受各种各样的打击,最终都能渡过苦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甚至讨饭花子、乞丐帮主,无钱发葬父亲的女孩,途中收留的孤儿寡母也都能盼来光明的来日。事实证明,败类粉碎成粪土,英雄辉煌化金星。这是官场和民间的永恒主题。
  至于“美”,那更是美不胜收,美中图乐。不仅山河美,环境美,人物容貌美,行为美,内心美,素质美而且美中生情,美中撒爱,如珠妮、琥珀、爱虎、芳芳、王勇子、钟子琪,他们虽然文化不高,但都能吟诗会唱,和蔼可亲,就连外表鲁莽的珍妮,也是凭着一颗诚善勇敢的心灵和举止混上“四品”高官的。全书最后出场的两个小人物张秋玲和毕有福,也让人相见恨晚,喜爱有加,能够预测出他们一定会前途似锦的。
  这两部著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惊人,独具匠心,可以说俚语、谚语、谜语、俗语、口头语、歇后语甚至绺子说的暗示语比比皆是,地方话、疙瘩话、俏皮话、讥讽话因人各异,恰如其分。这些丰富多彩的交流腔调易懂、易记、易背、易传,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很有挖掘和收藏价值。此书如遇慧眼识金者,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我相信一定吸引眼球,聚焦看点,提高收视率,在社会引起反响和轰动。
  方老师祖籍丰宁,曾与那里的第一任县长,从延安返乡任职的著名诗人郭小川谋面晤谈,不仅心灵受到老革命的启迪,也沾染了宝贵的文气。悟性长存后,终有爆发时。如今他退休不休,夕阳更红,笔墨飞扬,著作颇丰。我想他如果给子孙留下食品,可能变馊,留下金钱,可能花光,留下影像可能丢失,而留下传世之作,代代飘香,激励后人,光照千秋。
 
作者系承德市作协副主席郭小川研究会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