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荷缘》序言:“缘”来如此 / 张建文

主页 > 书序书评 >

《山庄荷缘》序言:“缘”来如此 / 张建文


“缘”来如此
  张建文
李海健《山庄荷缘》序言

 
我与海健相识已久,他在市委部门工作多年,而且还是一位小有才气的诗人,工作之余坚持笔耕不辍,著有诗集多部。但当海健突然造访,并奉上新作《山庄荷缘》嘱我作序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一来是为海健的才气所折服,过去只知其诗写得好,没想到其摄影造诣也很深;二来是为海健嘱我写序而深感不安,本人从政多年,或者说是一位专业技术干部,虽说对文学也有些喜好,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怎敢对一个诗人的作品“妄自菲薄”!海健称自己的作品反映的就是承德避暑山庄的花草、昆虫和动物,能让我这个“权威”——承德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管家”给点评几句,是最有说服力的。盛情之下,只好欣然领命,所述观点权当是“外行看热闹”而已,仅供大家一乐。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驰名中外,更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关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了历史长河的凝重与沧桑;承德作家郭秋良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帝王的精彩传奇与雄韬伟略;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全景给我们演绎了一个王朝的灿烂与辉煌。
在众多的文人墨客中,海健没有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是另辟蹊径,寄情于荷,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给我们展现了他那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山庄荷缘》共分“山庄莲香·咏莲”、“山庄荷韵·咏荷”、“山庄蜓趣·咏蜓”、“山庄荷缘·杂咏”四部分。细细品来,从中不难发现海健与荷结缘的点滴踪迹与缘由。
首先是缘于海健对承德这片土地的热爱。海健不是承德本地人,大学毕业后留在承德工作,后有机会供职于北京,可能是他骨子里的那份“承德情结”使他割舍不下,几年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京城优越的工作而返回了承德。在他的心里,承德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已经成为他不折不扣的“第二故乡”。正是这片土地的滋养,他先后创作了诗集《爱之魂》、《银杏叶》、《记忆的村庄》、《星星河》、《石榴树》、《读一读承德诗人》、《香椿树》、《李海健诗选》和报告文学集《热土情》、杂文集《燕山铃语》等作品。海健同我讲,在他拍摄作品过程中,我们山庄的工作人员为保护花草前来阻止,他便耐心地给人解释,我不是游人,我是咱们承德的一名机关干部,我是为宣传承德、宣传山庄来拍摄的,我不会破坏这里的一草一木的。他的一席话终于打动了我们那位工作人员。
其次是缘于海健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承德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尤其是承德避暑山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集江南的秀美、塞外的雄浑、皇家的庄严于一身,更让这位来自于平原的汉子沉醉其中,或纵情讴歌,或频频对焦,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尤其对山庄里荷花的情有独钟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在本书的《后记》中,他把荷花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给人感觉他更像是一位花卉专家。在他的摄影作品里,他用镜头语言精准地记录着每一个精彩瞬间;在他的诗词里,山庄的每一朵荷花、每一个动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的灵动与生命。或妙龄少女情窦初开,或谦谦君子傲立群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整部作品中,摄影与诗词互为补充,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几乎达到了“物我相忘” 、“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如此,为了把山庄装扮得更美丽,他还向我建议,在山庄多移植一些荷花品种,比如重台莲、并蒂莲等等。作为一名诗人,如此关爱山庄,热爱生活,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再者是缘于海健对于人生体验的感知与认同。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借物抒情、借诗言志,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处事哲学,其中渗透着很多的哲理,让人思考,给人启迪。“独秀荷花跃湖中,笔直伟岸真英雄。不管同伴左右事,一身正气两袖清。”“半亩荷塘半亩香,百花凋尽绿芬芳。两耳不闻塘外事,半部诗书喜与狂。”“郁郁葱葱绿意中,一把火炬燃正红。不求名来不求利,愿留霞光照天穹。”“荷花粉红色飘香,一朵白云出荷塘。莫夸红粉颜色好,一片冰洁胜群芳。”“谁在小亭试短笛,唐风宋雨精气神。满池暗香挡不住,一盏荷灯照乾坤。”“绿荷根丝一点红,哲人含笑黑暗中。出污不染高洁志,明日出塘头朝东。”“曲水荷香雨初晴,朱房含露静无声。已明东阁西窗事,万事一笑一身轻。”每一首诗表面上都是赞美荷花,但又何尝不是作者人生历练的真实写照与倾诉,更是我们每个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与向往。
《山庄荷缘》,“缘”来如此!这让我不得不从内心深处由衷地佩服海健的睿智与才气。
当然,每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说《山庄荷缘》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我想在诗词的用韵上应尽量避免一韵反复使用,用多了会让人觉得单调;在摄影的用光上尽量避免强光下拍摄,这样会使作品丢掉许多细节;在摄影的构图方面,要尽量做“减法”,让画面简洁明了,多给人一些想象的空间。这些微辞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作为外行,权当是吹毛求疵。
草草成笔,言不达意,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作者系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承德市文物局局长)